亲情是相互慰藉不是单向索取——《我的姐姐》
点击蓝字
关注妙妙
今天聊聊电影《我的姐姐》。
片名Sister (2021),别名踢皮球。
本片有关一位名叫安然的小姐姐,她在当地一家医院做护士,一心要考上北京学校的研究生,离开这片土地。
《我的姐姐》预告片
她的父母在她十多岁时又生了一个弟弟安子恒,原本三口之家变成四口之家。
安然父母突遇车祸,留下安然和年幼的安子恒。安然原计划的生活被瞬间打乱,她需要在个人独立生活和抚养弟弟之间做出取舍平衡。
本片中出现了两位姐姐,一位是安然,另一位是安然的姑妈安蓉蓉。
两位姐姐的生活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,她们都为家庭、为父母、为弟弟付出了许多,即便有着大好前程,她们也要委屈自己,把为数不多的机会留给弟弟。就因为她们是“姐姐”。
安然父母为了生二胎,让安然假扮残疾人,欺骗社区工作人员;在游乐场故意遗弃过安然;在游泳池蓄意淹死过安然;偷偷修改安然高考志愿,让安然早点赚钱补贴家用。所幸,安然命硬。
种种行为,都在将安然推向对立面。
影片中设置了许多催泪环节,一部分是还在上幼儿园的安子恒和姐姐安然之间的真情流露,另一部分是两位姐姐相互慰藉。
小孩子流露真情实感都是本能操作,血浓于水,喜欢依赖唯一熟悉的人十分正常。
而两位姐姐的悲催经历才是真正令人动容的地方。观众们在这些环节不仅是在哭角色,更是在哭自己。
据说在天涯论坛有一个帖子很像《我的姐姐》的故事原型,在那个帖子里,“姐姐”的做法更显“绝情”。
帖子里的姐姐也是不同意父母生二胎,在不同意的情况下成年后有了一个弟弟。
她从爷爷奶奶继承了一套房子,母亲为了防小三又把一套房子过给了她,这样姐姐就有了两套房。这中间还有舅舅姨妈的怨恨。
父母后来想把两套房子都给儿子,甚至把姐姐工作闹没了,双方闹僵。
后来父母身亡,姐姐选择将弟弟送人。
就事论事,就影片谈影片。
在影片《我的姐姐》中,观众只要看到安然的悲惨经历、安蓉蓉的悲惨经历,就会天然产生同情感。
所谓“我的姐姐”现实故事原型,读者只能看到帖子,并不知道事件全貌无从讨论。即便知道所有事情的来龙去脉也无法客观评论,清官还难断家务呢。并不是键盘侠们站在道德制高点冷冷地玩弄一番杠杆原理就行。
在影片中,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位姐姐的两段人生。
影片处于重男轻女的背景下,不管女儿多能干,所有好事都要留给儿子,哪怕剥削欺诈女儿也要给儿子。
甚至以长姐如母来要挟姐姐们。在他们看来,亲情对女性就是无休止的索取,而不是相互的示好。
在这样的环境下,大家自然会同情安然、安蓉蓉的经历。
本片的片名叫《我的姐姐》,那么主语“我”要么是安子恒,要么是安然父亲。
不过从影片内容来看,这个“主语”处于缺位的状态,一直担任主角的就是姐姐本人。倒不如影片片名就叫《姐姐》,像影片英文片名《Sister》就很贴切。
整件事安子恒是无辜的,但无辜弱小并不是道德绑架的理由。
不经他人苦,莫劝他人善。
任何人都不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,高高在上地妄加评论。
法律是对做人的最低要求,在这种牵扯亲情的具体案件中,法律同样也是对人的最低要求。
如果一方自降标准,将自己的行事标准降低到法律底线,那么与之对线的人也要同样把自己的行事标准降到法律底线,否则就要吃亏。
亲情是亲人之间的特殊情感,但亲情的特点是相互的,不是单方面的。如果一方无休止的索取透支亲情,迟早会让亲人翻脸。姐姐自己可以用“长姐如母”来要求自己,但别人不能用这个道德绑架姐姐。
《我的姐姐》最理想的结局是安然考上了北京的研究生,男友也愿意跟着她一起赴京……
但世上哪有那么多好事,天不遂人愿才是大多数情况。
我希望安然能够多顾及自己的感受,不论是去北京读书还是留下照顾弟弟,一切行为都要以安然自己的想法为准。
相互慰藉是亲情,
单向索取是贪婪。
往期推荐
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,欢迎关注公众号:妙看影视
分享、在看与点赞
只要你点,我们就是好胖友